【资料图】
华声在线8月19日讯(通讯员 樊祥 刘帅) 8月14日至15日,“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问题域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召开。本次会议由湖南师范大学国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历史经验研究”课题组、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协办。
(全体参会者合影)
在一天半的学术研讨会上,70多位学者围绕大会中心议题深入研讨,充分交流。大会发言分为三大论域:一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问题域的整体发展”。张政文教授认为,中国文学精神的文化主体性体现为高度的理性化、自觉性、自主性、致用化;丁国旗研究员强调,研究者要有“主义”至上的大视野;张清民教授创造性提出“论域型”文论概念;戴登云教授主张从哲学反思的文学史观切入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二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问题域的理论创新”。赵炎秋教授分析了文学中的时空与社会平等,认为文学中的形式因素可以表达一定的社会意识;王坤教授反思了中国接受西方文论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虚构批驳对象;刘锋杰教授提出五四时期的批判对象——钱穆的人文主义切入了中国特色的核心内涵;周兴杰教授认为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在文艺与现实生活关系论、人格主体力量论等方面具有独创性。三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问题域的方法创新”。段吉方教授梳理了新时期到新时代强制阐释论为代表的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批判性思考的新路径;吴子林研究员构建“毕达哥拉斯文体”概念,意图改造学术文体和学术表达方法;杨合林教授以《乐记》的学理化讨论为线索,强调文论研究的学术史脉络。刘永明教授、冀志强教授、廖述务教授、蔡熙教授、黄永健教授、牛月明教授、颜桂堤教授、罗成副教授、韦珊珊副教授等学者在“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问题域”方面亦有精彩论述,形成思想对话。
在闭幕式上,国社科重大项目组首席专家赵炎秋教授感谢各位专家拨冗与会,相信此次会议必将推动当今学界深化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发展问题域研究,结出理论硕果。
关键词:
b1{white-space-collapsing:preserve;} b2{margin:1 0in1 25in1 279861